《孔令昌论教育家》
《孔令昌论教育家》
教育家,学界之舵手也。教育家,教化之源头也。教育家,文明之推手也。
概因教育家之超凡价值和作用,当作此拙文以达正本清源之要旨。不正本清源,则无源头活水,哪有清如许之文明渠池。不正本清源,则学界混乱,风尚腐烂,妄自菲薄,窃取功名,模仿剽窃成风,以次充好为尚,冒充权威,欺师灭祖,毒害天下。不正本清源,则泥沙俱下,弃原创发明人间沧桑大道,取照猫画虎雕虫之技小术,则民族堕落国家衰败之道也。
鉴于“上梁不正,下梁(必)歪”。所以,我特意花费一两周时间,来反复痛苦地思考这个上梁的问题,即教育家的概念和分类问题。
目前,大众所看到的常见解释为:“教育家是指通过亲力亲为的教育实践创造出重大教育业绩,对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产生重要影响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是一个用于描述高层次杰出教育人才的概念。”说句实在话,如果是十几年前,看到这句话,我或许不会有太强烈的感觉或否定的冲动。但现今的我,早已脱胎换骨,远非昔日之水准和境界。在诸多方面,几个重大领域完成了世界级的印证。具备了印证任何人的资格和资本。当然也就具备了,发现源头性谬误的敏感和更正的能力。
坦诚说,这种对教育家的定义,是庸俗的,也是肤浅的。这种命名,往往不如不命名的好。因为,不命名,反而保持了空白和纯洁性,为后来者的命名,以及人们全面、正确和深刻理解该称谓,保留了空间和余地。更重要的是,一个肤浅庸俗,充满了漏洞,缺乏高标准公信力的命名,常常为滥竽充数、自以为是、假冒权威者,尤其无道的御用文人提供了土壤。
有人会问我,你命名的教育家是什么?
我还是暂时不正面回答这个问题的好。最好,我引领大家,一起来推导出这个概念,如此总比小编们或某位误国学者、专家、教授之流,自己主观想象出来的命名要公正权威得多了。
众所周知,某某家,不是随随便便的称谓。必然有很高的条件和标准要求,因此便不能随意称为家。“家”者,“门”也,“派”也,唯门与派创始人方可称为家。既然是创始人,创始,创始,则突出一个“创”字,一个“始”字。无创造“无中生有”,无开天辟地继往开来,何谓创始?俗话说“宁缺毋滥”。只有保持了“家”的纯洁和高贵,这个“家”才有魅力和价值所在,才吸引亿万学人,有共同奔赴“家”的目标和理想之动力和热忱。这个“家”方能成为文明的发动机。否则,当“家”污泥浊水和腐败腥臭时,谁还向往回“家”和成“家”呢。
一如,哈佛这种顶级大学,宁可拒绝万千报考者,也不能出于宽容和怜悯,而接纳滥竽充数者,否则是一种亵渎和罪行。大学招生,尚且如此高条件和高标准,那么作为历史人物和文明推手的教育巨子,作为各级各类学校之舵手的教育家,岂可随意让人冠名冒充呢?不然,就会成为笑话,如同帅哥和美女这两个名词,由于人人觉得好听,于是我常常听到有人把矮丑男叫作帅哥,把矮丑女叫作美女的。甚至那个被叫者,也云里雾里,自己觉得真就是帅哥和美女了呢。如果,生活允许有玩笑和自娱自乐,倒也无妨。可一旦推广到教育家这么严肃认真重大的问题上,后果就不仅仅是贻笑大方和娱乐至死了吧。
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武术家,在武术领域,还有其他名词,比如:武圣、宗师、(武林)侠客、(武林)高手等。 我们常常听过或看过《霍元甲》、《射雕英雄传》、《白眉大侠》等等。每一种称谓,不仅仅包含了武功的高低,还包含了原创与否,更包含了人格、品质和境界等等。举例说:高手仅仅指武功很高,既有正义的好人,也有奸恶的小人。而侠客却是指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高手。而这两种人,包括侠客,即便武功高人品好,注重实践,有影响力,但却不能称为武术家。比如白眉大侠徐良,名声很大如雷贯耳,誉满天下,然而不能称作武术家。因为他的武功再高,也都是跟别人学的,没有自己独创原创的。只有,独创高深武功,开宗立派,丰富武学宝库,为武学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宗师,才能称为武术家。比如张三丰独创太极拳,开宗立派,就是名副其实的武术家。而且是武术大家,天才的武术家。
因此,武术家,是一个奖励给原创天才人物的特定称谓,这是因为,原创是最艰难的所在。没有原创,便没有文明的丰盛和进步。而靠学习和模仿他人得来的东西,尤其是投机取巧,巧立名目,偷换概念,新瓶旧酒之类,都没有什么值得令人大惊小怪的。而对于武术馆的创办人、管理者和实践者,普及武术的各类人员,即便名气和影响再大,再多的实践之功,都不能称为武术家。只需称呼他本来的工作岗位名称,再加上一些著名、优秀之类的形容词就是了。
所以,武术领域,可以用武术家和武术专家,来命名归类各类型人物。
另外,让我们来看一下科学家,在科学领域,也有几个名词,比如:科技官员、科技工作者、科学研究员、博士后、博士之类等等。科学家仅仅有一个重大的标准和要求:就是无论你是啥学位和身份,都不重要,只需要你有一项原创独创的世界级的发现、发明和创造即可。而且,你越是没有经过良好的系统教育,学位越低,反而越伟大,说明你具有越大的天才。这就叫作殊途同归,以终极贡献论英雄。因此,再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再伟大的科技官员,再有实践影响力的科技推广和普及工作者,如果达不到那个标准和要求,都不能称为科学家。
所以,科学技术领域,同样可以用科学家和科学专家,来命名归类各类型人才。
不妨让我们再看一下军事家。在军事领域,同样有几个名词:元首、元帅、将军、军事指挥官、参谋、官兵等等。曾国藩曾经反复强调:“世界上最容易的(工作),就是当官”。这个官,不仅仅是政界的官,同样是军界的官。俗话说“狗急了跳墙”,也就是说在生死斗争面前,狗都有超常的发挥,表现出杰出的水平。何况,人乎?何况由年轻力壮小伙子组成,有枪炮弹药武器在手的两支军队呢?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难道不会表现出比狗更超常的发挥和水平么?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伟大的军事天才,名副其实的军事家,世界军事学之父孙子即孙武,在独创原创,填补了军事学空白,打造完《孙子兵法》之后。就隐居装死了。因为,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达到了独孤求败的超凡脱俗境界。他非常清楚,后人歌德的名言:“世界上最艰难的工作是什么?思想。”这里的思想,不是一般的小思想(即便一般的小思想也不容易),而是原创独创非凡的可以经过千年量级时空考验的大思想。他已经完成了最艰难的工作部分,至于实践、影响、名誉和地位,他已经觉得太微不足道和毫无兴趣了。古今中外,很多军事名将,在军事实践、影响、名誉和地位上,全部获得在手,在这些方面,可能远远超越孙子。但在水准、境界和对人类历史的贡献上,却不能与孙子相提并论。
跟伍子胥相比,孙子当时不过是无名之辈。不但父亲是国防部长,而且自己正在担任国防部长的一代名臣伍子胥,非常清楚,自己的真实水平和境界,远远不如这个山村野夫。在孙子面前,他不过是个学生。因此,这个伟大的学生,决定怀着虔诚的心,去请这位伟大的老师。于是,这个天才的军事家孙子出山了,实践、影响、名誉和地位,对于他而言,实在是小孩过家家,早晚玩得开心收获满满的事儿。
所以,近代出现的游击战,在几千年前都是古人玩剩下的不爱玩的东西,古人非常坦率的起名为偷袭战,因此无论今人游击战玩出啥花样来,都不属于独创和原创层面的东西。至于,农村包围城市,更是几千来历代农民起义的惯用手段和方式,比如距今比较近的李自成和洪秀全都是采用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这丝毫算不上任何创新,更谈不上独创和原创。应该说属于常识、习惯、风俗层面的东西。
实践并不容易,有时候实践常常是最难的。但是要分情况,相对于空读书、死读书、继承过往知识,拾人牙慧,空得学位,纸上谈兵、清谈空议、吟诗作赋,卖弄风情和学问的人。那些重大的实践,尤其实践家,显得尤为艰难。然而,相对于人类文明最艰难的发明和创造,攻克人类普遍的社会难题,填补重大空白,丰富文明宝库而言的原创独创性,崭新伟大,能经受时空检验的思想而言。实践,便显得有些简单轻松和微不足道了。这种原创思想,和学院派那种没有人生丰厚经历、血泪悲剧洗礼和风雨实践经验教训的无病呻吟,主观想象的胡乱思想,摘摘抄抄,为了完成论文,凑字数造新词,华而不实,偷梁换柱,用肤浅主观想象之线穿一穿断章取义他人思想之珠的做法,是天壤之别的两码事。
所以,即便孙子仅仅完成了《孙子兵法》,没有任何军事实践和建立功名,孙武照样是天才的军事家,世界军事学之父。实践,对他来说,不过锦上添花的事罢了。这就仿佛发现了X射线的科学家伦琴,他无需去推广和商业化,只需完成发现这个环节,就足以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了。剩下的工作,变得水到渠成和简单轻松了。
因此,军事领域,同样可以用军事家和军事专家,来命名和归类各级各类人才。对于那些没有原创和独创,没有引领军事事业革命性进步的重大发明和创造,只是把古人惯用的战法发扬光大的实践家,用军事实践专家来命名就足以了。万不可用军事家这么高标准的天才称谓。其他的什么军事研究专家,军事理论专家,军事指挥专家,就可以了。
其他领域,我们不再一一列举。
好了,我们现在可以回到教育家,这个名词上来了。
不妨让我们,一起来命名一下何谓真正的教育家:教育家是指那些完成艰难的独创原创性思想突破,取得重大发明创造成果,从而开创先河,开宗立派,填补空白,解决重大人类教育事业普遍难题,从而为人类文明和教育事业进步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教育天才和杰出人物。
按照这个具有普世价值、高标准的定义,一些靠模仿效仿他国、他人和古人教育思想,改头换面,重新包装,投机取巧,依靠金钱、权力、宣传、实践、影响、名誉和地位,这些肤浅层面成果,从而获得教育家称谓的人,将无法承载起教育家的巨大重量,自然无法承载起残酷的时间和历史考验。当时间拉长,那些人为吹捧起来的浮华泡沫破裂,人们会赫然发现,他们的所谓实践、业绩和影响,已经几乎不见踪影。
如果有人问我,那么那些被你拉下神坛的教育家怎么办?如何称谓他们呢?
我给他们安排了一个很好的名分和归宿:教育专家。
教育专家,可以细分为:教育理论专家、教育管理专家、教育改革专家、教育实践专家、教育研究专家、教育事业专家等。如果,有人觉得多一个“专”不好听,也嫌麻烦,平时称呼省去“专”也无妨。“教育专家”的“专”字,绝对不可以省略!而“教育专家”的上述具体细分,则可以省去“专”字,比如:教育企业家、教育投资家、教育改革家、教育理论家等等。道理无须解释,因为很好理解。但是,在严肃的分类时,别忘了他属于专家这个级别和层面就行了。
教育官员,依靠手中权力,有所作为的,属于教育管理(专)家、教育改革(专)家。
教育学者,或其他领域人士,编著出版教育方面研究书籍的,属于教育研究专家。
教育工作者,在实践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各级各类人士,属于教育实践专家。
其他人员或领域人士,为教育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如果喜欢用教育开头称呼自己的,属于教育事业专家。比如,某些投资教育事业或创办各类大、中、小学院校的企业家和慈善家等,本质属于企业家和慈善家,如果不想用企业家和慈善家,可以用教育企业家、教育事业家称呼自己。
如果有人继续问我,假如有人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还出书立说,有的有大原创,有的有小原创。如此一来,便有几方面的贡献了。这又如何称呼为好呢?
这个问题,的确有点棘手。不过稍加深思,也许并不难处理。
首先,我们把该人的一切言行、贡献和影响等等,统统分进两个箩筐,一个箩筐是思想,一个箩筐是实践。
然后,我们再分别对这两个箩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属于思想理论的,我们就要用放大镜好好看看,它是否是真正的原创?是从0到1,从无到有吗?是完全靠自己的灵感?没有看任何文章资料,听任何人启发而得的?有没有看某篇文章,听某个报告受了启发,或师从某个大家,对别人的观点进行了完善、补充,哪怕提出相反的观点,也是次原创,属于另外层次的模仿和革新,而并不是发明和创造。另外,这种思想理论,是否能解决客观存在的普遍意义的人类教育事业的重大难题?尤其是人类悲剧和文明灾难的特大难题之攻克?如同真正的客观存在的牛皮癣,或者癌症、肿瘤等疑难杂症,而非小题大做的头疼脑热、流泪打喷嚏、感冒发烧、皮肤瘙痒、眼冒金星等,或者仅仅达到了简单的推拿和按摩之效果,而非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原创了最早的麻醉技术,实现了医学的革命性进步,攻克了某一方面的人类悲剧和文明灾难。或者属于个别国家、个别科目的个别小问题。在教学方法上,是否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革命性成果,足以推广到更宽广的学科和领域,还是仅仅适用于个别学科个别阶段个别程度的小技巧和小方法。
总之,这种思想是否满足了四大特征:一,真正的独创和原创。二,填补空白,开宗立派,创造先河。三,普遍意义的人类重大教育事业难题。四,最高境界便是攻克人类悲剧和文明灾难。尤其这第四个特征,可以在模糊不清,难分伯仲,左右为难时,拿出来照一照镜子,就一切都清楚了。利用这四个特征,能够很快分析出,对方是否为教育家。如果思想理论具备了教育家的高标准和要求,实践仅仅作为参考就可以,有则锦上添花,没有也不受大影响。他没有完成的实践和影响,后来者可以接力棒去轻松完成。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太有限,最艰难的完成了,就没有必要在世俗简单层面去苛求对方,如此就显得太不通情理和小人了些。而如果对方思想理论方面,没有达到教育家的境界,即便实践折腾再欢,人数再多,影响再大,宣传再响,地位再高,都要归为另一类的教育专家层面了。
至于,有人出版了很多部书,也不要眼花缭乱。本着独创原创大思想作品和普通非独创原创小思想作品相比:一部书超过一万部书的原则。本着攻克人类文明重大悲剧和灾难里程碑式天才杰作与普通层次和境界,难以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泛泛之作,一部书超过一百万部书的原则。有了这两大原则,那些靠拼数量,拼宣传,拼销量,拼获奖、拼推广的人,则无法投机取巧和滥竽充数。
总之,教育家是一个集合了教育思想家和教育科学家之两大内涵的高标准高境界称谓。既然是思想家和科学家,就要具有人类性、世界性、历史性、独创性、原创性,先河性和前瞻性等诸多高性能和特质。唯有如此,才能堪称人类之师。
综上,用教育家和教育专家两大名词,便可以为教育事业做出不同贡献,具有不同水准和境界的各类人士,做出清晰简明的分类了。
孔令昌写就此拙文后,不几日,2015年10月3日,偶然发现了陶行知先生的一句相关评论,所见略同,颇为欣慰,相互印证:
“只有‘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也就是说有开创精神和开创之功的,方才可以算为第一流的教育家。”------ 陶行知
如此,可以正本清源矣。
★ 孔令昌原创文章,版权所有,侵权必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